在线留言 班级空间
设为首页 |加入收藏
 
 
    >>  主页 > 德育天地 >  
热烈祝贺我校2014年初高中教学质量在莲湖区综合考核中双双荣获一等奖
  母亲景雅卿出身于户县的大户人家景家。1936年秋,15岁的她考入位于后宰门街的国立陕西省女子师范学校(简称省女师),成为29级的一名学生。
 
  母亲经常给我讲述省女师的往事:省女师是一所完全新式学堂,开设的科目有国文、数学、理化、自然、历史、地理、生物、英文、音乐、美术、体育、公民课(即政治课)等十几门。上女师的学生全是公费,还发统一校服,品学兼优者给奖学金以资鼓励。母亲说,学校的伙食好,一周还能吃上一顿肉包子。宿舍干净明亮,几个同学住在一起可好了。
 
  母亲回忆,由于当时主政陕西的杨虎城重视教育,对省女师给以很大的关注。于右任的女婿、时任教育厅厅长的周伯敏曾亲临省女师巡视,并给师生发表演说。省女师汇聚了陕西省一批英才到校任教。例如著名教育家陈天人,著名新闻记者李敷仁等。
 
  母亲考入省女师时,正值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时期,西安学生的爱国行动日益高涨。母亲曾参与了著名的学生“一二·九”请愿活动。这一经历让母亲终生难忘,她说:1936年12月9日天蒙蒙亮,她和省女师的同学冒着严寒步行到南院门“西北剿匪司令部”门前广场,参加西安学生救国联合会组织的纪念“一二·九”北平学生爱国运动一周年的群众示威游行和请愿活动。在学生代表向张学良将军的代表递交了请愿书后,随后一万多人的游行队伍,井然有序地到北院门省政府请愿,呈送请愿书并要求省主席邵力子接见,邵力子给学生们泼了凉水,引起学生愤怒。学生游行队伍又到新城,向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呈送了请愿书。由于学生们认为请愿的要求没有得到认真的答复,因此,同学们一致要求到临潼去,向蒋介石请愿。同学们冲破军警阻拦冲出西安东门,高唱《大路歌》,徒步向临潼前进。
 
  下午5时,当游行队伍至浐河西岸东十里铺时,张学良将军赶到,他找学生代表谈话,要求学生立即停止前进,如果继续前行会有危险,但学生坚持要到临潼。母亲说,这时看见穿着长袍马褂便服的张将军站在路旁的土墩上大声疾呼,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,掩面而泣,向游行的学生真诚表示:“我在一周之内,用事实答复你们。”请愿的目的基本达到,总指挥宣布游行结束,母亲和同学们返回学校。三天后,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。因母亲她亲历了这一次的行动,所以每当西安事变前后,她都要仔细翻阅《西安晚报》刊登的有关纪念文章,给我们讲述当年的情景。
 
  母亲还见到过著名作家丁玲。1938年3月14日,丁玲到西安师范演讲,母亲和省女师的同学一起从后宰门来到位于书院门的西安师范。在师范礼堂,她们见到丁玲身着军装、披着斗篷、精神抖数。在警报声中(当时日本飞机经常轰炸西安),丁玲镇静自若,向师生报告了八路军英勇作战的事迹,阐述了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意见。她率领的战地服务团还向师生演出了抗战戏剧。母亲对这次见到丁玲留下深刻印象,到老都没有忘记。
 
  1941年,母亲从陕西省女子师范学校毕业,回户县任教。1952年西安市文教局招考教师,母亲被录取成为一名人民教师,一直工作到退休。
 
  2001年5月的一天,母亲对我说,明天我们女师的老同学聚会,让我去给她们拍拍照。第二天我带上照相机,陪着已80岁的母亲到永宁门外的松园。当天来了十一名校友,都已是年过八十的老人。这些辛勤耕耘了一辈子的老教师,谈笑风生,回忆当年在省女师上学的情景,仿佛又回到了恰同学少年的峥嵘年代。我很受感动,给这些老人照了多张欢乐的照片,留作纪念。
 
  每当谈到在省女师上学的那段美好时光,年迈的母亲脸上总会泛起自豪的笑容:我们省女师,是西安的百年名校啊。
 
  母亲胸襟开阔,长寿到九十三岁,去年谢世。遵照母亲的遗愿,将她的骨灰撒入了母亲河——黄河。
您是第3882位 光临本系统的贵宾,累计访问量2577803
陕西秦汉书画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
www.qinhanarts.com